提高教学质量的三个方面

一是抓学生学习习惯

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探讨习惯时,深感其如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,可以主宰人生的走向。他强调,通过教育,我们应在幼年时期就培养出良好的习惯。习惯就像一位神秘的雕塑家,无声无息地在我们的生活中刻下痕迹。我们每天都在受它的影响,却又往往察觉不到。它像一团隐形的线,牵引着我们的人生轨迹。一个良好的习惯,就像一盏明亮的灯塔,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,使我们的人生之旅更加顺畅。

然而,习惯的力量并非总是积极的。如果我们的习惯不良,它就会像一条束缚我们的锁链,阻碍我们的成长与发展。因此,我们必须学会识别并改变那些消极的习惯,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自由与丰富。

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,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,学习的好坏,20%与智力因素相关,80%与非智力因素相关。所以,要抓教学质量,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。也有人说,行为养成习惯,习惯造就性格,性格决定命运。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,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。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,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、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更大的潜在能量。所以,要抓教学质量,就要首先抓好学生的习惯。

二是关注学困生

教育领域对升学率有着严格的要求,这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。对于教师而言,要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,就必须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,尤其是那些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。因为一个不能及格的学生就可能破坏我们的教学任务,我因此强调:差生决定成败!

后进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相对较弱,他们往往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表现出缺乏毅力和决心。然而,只要我们对差生始终不放弃,通过不断鼓励和表扬,课堂上设计一些他们能够回答的问题,及时加强课下辅导,并坚持进行“跟踪辅导”,他们一定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学习成绩也一定会提高。

因此,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,教师们需要密切关注差生的学习情况,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。通过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灵活的教学方法,让差生能够尽快迎头赶上,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。

三是提高阅读能力

读书使人胸襟开阔,讨论使人思维敏捷,作文使人言辞精准,史鉴使人明智聪慧;诗歌使人巧捷灵动;数学使人精细严谨;博物使人深沉内敛;伦理之学使人庄重尊贵;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滔滔。在培根的言论中,读书的益处被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在我看来,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是最为重要的,并应让其持久保持,最终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。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——这将是学生一生最大的收获。考试犹如一条鱼,而我们所培养的读书习惯,就如同给予学生一片海,所有的鱼都在海中游弋。有了这片海,何愁不能收获满舱的鱼呢?

类似文章

发表回复